投稿:huoruiqi 來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網時間:2023年11月20日
2021年以來,我省賦予縣域兩批、339項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放權的目的在于通過承接職能權限,提高縣域治理能力,破解發展難題,充分激發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活力。如今,放權賦能是如何激活“有解思維”的,由此帶來的縣域治理效率、效應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跳出路徑依賴
加速上馬開工
11月7日,走進淇縣中國·朝歌潤滑新材料產業園河南潤英聯潤滑油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干凈整潔,工人師傅緊張有序地對機械設備進行全程調試,生產線上整齊排列的桶裝潤滑油經過工人師傅嚴格檢驗,源源不斷走下生產線。
該產業園項目是淇縣“三個一批”項目之一。規劃之初,便引進了河南潤英聯潤滑油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賽力威潤滑油科技有限公司、行牌潤滑科技(鶴壁)有限公司等5個項目。
以往項目入駐園區,需要單獨編制環評報告。這5個項目相繼進園,生產工藝較為類似,為了幫助企業節省落地成本,加速推進企業開工投產,鶴壁市生態環境局淇縣分局在承接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對5個項目的環評文件進行“打捆”審批,即將5個項目共同編制一份環評文件,由生態環境部門一次予以審批。
“‘打捆’以后,一個人辦理5家企業環評手續,每個企業節省70%以上報告編制費,提前30多天上馬開工,為企業節省了人力和資金,尤其是贏得了寶貴發展時間。”中國·朝歌潤滑新材料產業項目總經理余麗艷告訴記者。
跳出路徑依賴,改變憑“老經驗、老辦法”辦事,“打捆”審批是淇縣完成縣域放權工作后,探索出的新路徑、新招數,有效緩解了項目落地難、落地慢等情況,讓企業在各自賽道上甩開膀子加速跑。
“通過放權賦能改革,不僅提高了縣域行政審批效率和公共服務效能,更重要的是激活了政府的‘有解思維’,不斷創新思路打法、完善工作機制,實現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效應更強的轉變。”鶴壁市委編辦主任王大葆說。
用活用好權限
打通企業堵點
天氣日漸寒冷,可位于新安縣的洛陽新能軸承制造有限公司里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生產車間內,一批風電軸承正在加工組裝;廠區內,成品庫的叉車師傅們奔忙在倉庫和貨車之間,把一件件軸承成品裝車,等待運送。
“去年,縣科工局幫助我們申請了省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368萬元用于風電軸承生產線技術改造。”公司副總經理關向可介紹,“新上設備后,我們生產的風電軸承品種更多樣、品質更可靠,人均生產效率提高5到6倍,接單能力顯著提高。”
軸承是裝備制造領域關鍵零部件。自2009年啟動建設以來,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新安縣軸承制造產業集群發展勢頭迅猛。
“一些企業遇到發展瓶頸,迫切需要綠色、智能、高端化改造,推動企業產品技術質量全面轉型升級,提升應對市場競爭能力。”新安縣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局長王奇說,“以前,企業申請專項資金,不僅需要通過縣市省多層級評審,程序較為繁瑣,溝通反饋也不順暢,畏難和被動成了許多迫切需要政策支持企業的‘攔路虎’。‘省先進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權限下放后,我們把服務前置,充當‘店小二’指導幫助企業整理材料,直接與省級部門溝通協調,大大提高了申報效率和成功率。”
接得住、用得好下放權限,才能把企業眼前的“坎”變成向上攀登的“梯”,幫助他們度過困難期、駛入快車道,對于企業和地方來說,是一件雙贏的事。如今,新安縣軸承產業配套更為完善、集群優勢顯現,縣域競爭力不斷提高。
“零距離式”服務
群眾辦事少跑腿
縣域放權賦能改革變一個個“無解”為“有解”,有效破解的不僅是項目落地難、企業發展動力不足等制約經濟發展的“老大難”問題,還有影響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社會民生“老大難”問題。
“太方便了,沒想到今天在縣政務服務中心交通運輸窗口直接就辦了,從填表到拿證用了不到5分鐘時間。”在南樂縣政務服務中心,駕駛員陳江濤告訴記者,以前運輸駕駛員資格證都需要去市交通運輸局辦,路途遠、時間緊,還得排隊,來來回回得浪費一天時間。
南樂縣行政審批局局長程愛民介紹,為了讓“放權賦能”事項辦理更方便,積極推進承接事項“進廳上網”,目前,省賦予縣級權限按照“應進必進”原則,進駐縣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并將事項納入河南政務服務網,完善事項要素,明確受理條件、辦事材料、辦理流程等,實現了“線下一門、線上一網”辦理。
在放權賦能改革中,不論是承接權限還是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只有以“有解”眼光發現問題,以“有解”手段拿出有效舉措解決問題,才能切實為縣域發展注入源源動力。